色彩是什麼?
我們活在多采多色的繽紛世界裡,每天一開眼各種顏色入眼;而我們經常
將色彩使用在服裝、裝潢,以及各式各樣的物品上。
隨著季節不同-在夏天,衣服多半是粉嫩色,冬天則是深色大衣居多。或是
居家空間功能-一般家庭會給小男孩粉藍色,小女孩是粉紅色房間,而餐廳
宜粉橘色。
我們因為各式各樣不同的原因/理由(或配色或喜愛)來選擇我們眼前的顏色。
其實,顏色不止是色彩,更是反應出我們的內在行為。
以兩個給我們感受力最大的藍色與紅色為例。
藍色給我們的感受是冷的,涼的。在希臘地中海的炎熱地區,他們大量使用
藍白色。就算我們沒去過希臘,在台灣有些地中海的主題餐廳,他們的裝潢
也會是藍白為主。給人們一種清涼、悠閒的感受。
而紅色給我們的感受是熱的,在佈置上,常常表現在聖誕節、春節等寒冷的
季節裡,給人們溫暖、喜氣,一些英式的裝潢上,也經常使用暗紅、咖啡色
的色彩,這跟英國是比較寒冷的國家有關。
色彩與心理
看了這些日常生活的色彩使用,那麼對我們的心理又有什麼影響呢?
由於藍色是冷調,當我們喜歡藍色時,會表現出低調、冷漠,與人保持一種
距離感。他們個性也較冷靜,不張揚,喜愛思考、動頭腦。
「三思而後行」是他們的表徵。
對照藍色的冷,紅色相對「熱」了許多,熱情、大方、海派。
對於藍色的低調,紅色相對高調:說話大聲、喜怒明顯,很容易讓人注意
到他們,他們個性較衝動、直覺。
所有的色彩中,紅色與藍色是極度的顏色,也就是說,沒有其他顏色比紅色
來的火熱;沒有任何顏色比藍色來的冰冷。
如何運用色彩?
在這裡不談配色,也不聊美感,單純回歸我們的內心-色彩是最方便最容易
的工具了。由顏色更深度瞭解我們的內在需求,我們所渴望的是什麼,我們
所想達成的又是什麼,而又有哪些是我們曾經過往的傷痛,至今仍深刻留下
烙印。看見、瞭解,便可以接受,然後放下。
面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更是如此。
在學習色彩心理之前,我常常不瞭解為什麼有些人會這樣做,有些人會那樣
想,往往因為不懂而誤解。學會了色彩心理這項工具之後,也學會了觀察,
觀察了人們的思言行,也瞭解了他們背後的心理狀況。
By 色彩心理講師 薇萱